C21:人对情绪化会逐渐上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结构学大本营 Author 觉悟者
日常生活中说人对什么上瘾,其实是描述一种不受理性控制的行为。存在一种更底层的驱动力让你不断地重复这种行为,去寻找一种同频的刺激。这种刺激不管是给你带来临时的平静,还是暂时的麻痹,就能将你从某种无法描述的痛苦漩涡中解救出来。即便这种缓解只能存在片刻,你也会感到极其愉悦。有一种被治愈的错觉。于是,你就会不断的去寻找这种被治愈的愉悦感——哪怕它像比特币挖矿一样会造成巨大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你也会不由自主的去反复尝试。有的人在体验了这种麻痹或者叫治愈带来的片刻平静之后,又会陷入深深的指责和悔恨之中。然而,这种指责和悔恨也阻止不了下一次继续不受控制的行为。人就长期陷入这种自我消耗的状态之中…
成瘾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 认为自己活在痛苦中,2. 痛苦无法立刻排除,3. 存在某种转移内在冲突的捷径。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那些缺乏安全感又极度情绪化的人会变得越来越情绪化。只要人的处境没有改变,自己的各种诉求无法满足,情绪化的状况就只会越来越变本加厉。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人如果总是遭受挫败,自己的期待总是落空,就会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然而,精神结构的自我保护机制会极力阻止自我否定对抽象自我的拆解。从而持续的形成内在冲突,就如同两个相反的力作用在一个点上。这种反复的拉锯造成的消耗,会打破自身这个有序系统其它部分的平衡。所以,当一个人每一天忧心忡忡精疲力竭的时候,对外部的其它事物就会反应迟钝,甚至毫无感知。就是因为内在的消耗抽干了能量,不得不让系统的其它部分陷入停摆状态。所以会反应迟钝或者毫无感知。
一个长期活在痛苦中的人,往往是求而不得的人。既拿不起又放不下。你所期待的美好总是无法获得。你多次小心翼翼的尝试,最后都铩羽而归。你告诉自己不配拥有,但你又不死心,总想挣扎一下。结果再一次验证自己不配拥有。这种不配拥有,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它势必会触发精神结构的自我保护机制。从而形成内在冲突,进入反复拉锯的自我消耗状态。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个人生很大概率就逐渐开始定型。虽然也有少数人大器晚成,但这种概率凤毛麟角。不管外部的风评如何,也不管试图给别人展示什么状况,但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判断差不多已经盖棺定论。这种确定性的判断不仅对自身的状态,也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一个结论。而且对这个结论深信不疑。虽然也还怀抱着某种不切实际的期待,但骨子里却并不相信这种期待会落到自己头上。曾经听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生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纯粹的爱情和完美的婚姻,但我不相信我能拥有!类似的话应该是许多人的心声。前半句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诉求和期待,后半句表达的是对自己和处境的判断。恰恰是这种矛盾,让人既不能采取理性的取舍,也没有勇气冒险去追逐。这种当盐不咸,当醋不酸的尴尬状态恰恰是求而不得又患得患失的痛苦之根源。而且,这种进退两难的痛苦永远都无法排除——就如同你整体坐在那里做白日梦并不会改变自己的处境一样。
恐惧的本质是自己的精神结构对自己做出的判定,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无法满足自己的诉求,更无力应对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恐惧会让人止步,但诉求又让人不甘心。所以,既生活在痛苦之中,又无法立刻排除。而且这种内在的冲突和持续的自我消耗只会不断的叠加并自我强化,从而让自身的整个体系陷入越来越失衡的状态。通常会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抑郁,更严重的叫精神分裂。为什么它会导致自杀行为呢?这就好比计算机的系统死机了,风扇呼呼作响,整个电脑滚烫,只有关机才能让这一切停下来。只要不停下来,这种不断叠加的消耗持续造成的痛苦实在受不了!
如果存在一种转移内在冲突的捷径,人就会对这种捷径极度依赖。这种依赖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上瘾。一个从小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小孩,会沉迷于玩游戏或者其它高频强刺激的行为而不可自拔。不管怎么打骂,也不管他如何信誓旦旦的保证,都改变不了他忍不住继续这种行为的习惯。他并非不怕打,而是缺乏关爱带给自己的持续痛苦,需要转移出去,而那种高频短刺激的行为就是转移这种痛苦的捷径,人会对捷径产生依赖。当然了,作为父母,你可以经常性打他,而且可以越打越重。让这种新的高频刺激替代游戏那种高频刺激成为他转移内在冲突所带来的痛苦的新捷径。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他会想方设法故意激怒你去打他。因为他需要这种刺激!
这里就引申出生活中另外一个常见的案例。有个女孩从小生活在一个家暴的环境中,她的父母经常为一点小时就剧烈争吵,最后演变为相互殴打。慢慢的的 她不仅习惯了这种状况,而且默认这就是解决彼此冲突的“正常”方式。后来她成年之后,找男朋友的时候,对方越是粗暴对待她,她反而感到“真实”。越是温柔对待,她反而会感到不安,似乎背后潜伏着某种未知的危险一样。她的第一任男朋友因为家暴把她打成重伤而分手,第二任同样如此。最后她痛定思痛,决定找一个非常温柔的人结婚。但是结婚没多久,那个脾气超级好的老公也动手打了她。因为他们争吵的时候,这个女生会忍不住挑衅她老公:你是不是想打我呀?!不敢是吧?废物!不敢打你就不是男人!最后她老公咬紧牙关给了她一巴掌。有些时候你内心判断自己会把一件事搞砸,会把一段关系摧毁,只要还没有搞砸,还没有摧毁,你就会极度的不安,直到你真的把它搞砸了,你真的把一段自己非常看重的关系彻底摧毁了。你反而心里踏实了!这是病吗?这不是病,这是一种转移内部冲突的捷径。
有些女人在外面什么都怕,但唯独不怕自己的老公。跟谁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但对自己的老公无比粗暴。而且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呈现出一种上瘾状态。一个越是对自己无比嫌弃的人,一个越是自我价值感低下的人,越会这样深度上瘾,难以自拔。这种上瘾会以另外一种借口来掩饰:说这是一种爱,一种对自己老公的依赖。事实上,它就是自己转移内在冲突的一种捷径。越是不安,越是感到无力,越是自卑,就越会把自己内心的各种挫败感和恐惧感转移为与身边人的剧烈冲突——从而把自责转化为指责他人!
上文已经阐述过了:上瘾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陷入一种求而不得的痛苦中,其次是无法立刻排除这种痛苦,最后就是存在一种转移痛苦的捷径。上瘾就是对这种捷径的依赖。一个情绪化的人,只要自身的处境和状态没有改变,只会情绪化越来越严重。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处境的变糟就越来越听不得真话。渴望获得更多的理解、宽容,甚至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因为自己无法摆脱的处境和无力改变的状态只会给制造无穷无尽的痛苦,而且无法摆脱。这种痛苦在不断地积压过程中,持续的消耗着自己越来越匮乏的能量。生存环境和自身状况的持续恶化,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频繁的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从而对一切都充满警惕,变得更加的焦虑、恐慌和敏感。
如果做白日梦能够缓解痛苦,做白日梦就是一种能够让自己上瘾的捷径。如果挑起冲突触发情绪化的宣泄能够缓解内在冲突造成的自我消耗,哪怕是一点小事都会触发汹涌澎拜的情绪,并通过联想和回忆让情绪叠加,达到一个宣泄的目的。当它是一个捷径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依赖。只不过这种上瘾的状态是浑然不觉的。当事人只会把它看成是自己的性格。其他人也会看成是一种性格缺陷并默默的远离。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